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的钨灯和氘灯是核心光源,二者分工明确、协同工作,分别负责覆盖 “可见光区” 和 “紫外光区”,共同实现样品在紫外 - 可见波段的定性与定量分析。
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核心优势是 “覆盖 190~1100nm 的紫外 - 可见全波段”,这依赖于两者的自动切换机制:
当分析波长 ≤360nm(紫外区) 时:仪器会自动关闭钨灯、开启氘灯,比如测核酸浓度(260nm)、药物紫外吸收时,全程用氘灯提供光源。
当分析波长 ≥360nm(可见区) 时:仪器会自动关闭氘灯、开启钨灯,比如测溶液颜色深浅(如叶绿素含量)、金属离子浓度时,用钨灯提供光源。
对于 320~400nm 的 “交界区”:部分高端仪器会通过双灯信号叠加或波长校正,避免切换时的光谱误差,确保数据准确。
简单总结:氘灯管 “紫外区”,看核酸、药物等;钨灯管 “可见区”,看颜色、金属离子等,二者配合才能让紫外分光光度计发挥全波段分析能力。